新宝GG
新宝GG>>教育

“一校一品”大思政课专题报道 | 中国人民大学: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方面走出一条新路

2025年10月09日10:14 | 来源:前线222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2025年9月8日起,北京市教育两委联合前线杂志社策划推出“‘一校一品’大思政课专题报道”。10月9日聚焦——中国人民大学: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方面走出一条新路。

原标题:“一校一品”大思政课专题报道 | 中国人民大学: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方面走出一条新路

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

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简称“人大”)考察时,首先来到立德楼,观摩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他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希望人民大学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止于至善,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多“金课”。

多年来,人大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立德树人,高质量推动“讲准、讲深、讲透、讲活”思政金课落到实处,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方面走出一条新路。

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努力打造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高地

2022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通知》,设立32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人大是牵头高校之一。

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教育学院等多学科优势资源,人大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研究平台,着力深化对一体化建设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以高水平理论成果支撑高质量实践探索。

2024年5月11日,人大党委书记张东刚在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介绍了学校服务大中小学思政“金课”一体化建设的经验做法。他表示,学校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切实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学校发展建设的基础工程、灵魂工程、战略工程,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多高精尖水平的“金课”,服务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努力打造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母机

2024年12月8日,首届全国“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示范交流活动在苏州博物馆里举行,圈粉无数。同一时间,人大携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过的20多家博物馆共同启动“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共建联盟,探索推动以文物资源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共用长效机制,更好赋能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人大联合全国20余家革命纪念馆全面启动“革命纪念馆里的大思政课”品牌项目,这是继“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之后的又一品牌项目。从大中小学不同学段育人目标出发,“革命纪念馆里的大思政课”将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蕴含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系统融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着力推动党、团、队一体化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

从课堂到教材,以“同题共答”引领“同课异构”,推动从“散兵作战模式”向“集团军作战模式”转变。人大13名教师担任高校思政课教材首席专家和主要成员,多位教师主编或参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学段学生读本编写,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金课”体系,重点推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和“思想道德与法治”示范课。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从青年教师抓起。”人大校长林尚立在全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沙龙上勉励青年教师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同时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真正肩负起立德树人、启智润心、夯基垒台的使命。

作为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牵头高校,人大系统开展校长、院长、名师、青年教师、后备人才的“立体化”“专题化”培训,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师资暑期研修班,建立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交流研修机制,重点开展大学和高中阶段的课程衔接和内容递进的实践探索。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努力打造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枢纽平台

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各地各高校尤其是北京市的有益探索时,特别肯定了“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简称“中心”)的工作。

自2015年中心成立,人大全面建设面向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一体化网络资源平台,打造服务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中央厨房”。据不完全统计,中心推出的系列金课总浏览量已超5000万人次。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参与其中,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实现共同成长。近年来,中心还打造了北京市学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数字地图,秉承一站集成、一触即达、一目了然、一以贯之的建设理念,系统呈现全市16区20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大中小学师生交流共享渠道愈加畅通。

2023年10月,人大创办“陕公大学堂”系列公益讲座,组织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送课上门”,每个季度在全国多省市地区同时开讲,持续为各地输送优质理论学习资源,自创办至今已举办8季共241场,成为“独树一帜”的先锋课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教学平台、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以及各地各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

充分发挥实践优势,努力打造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育人品牌

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是最好的育人课堂。每年,近3万名人大学子利用课余时间走向全国,走进科技攻关最前沿、经济建设主战场、乡村振兴主阵地、创新创业第一线、社会服务各领域和国际交流大舞台,参与“追寻领袖初心路”“大国边疆育人路”“治国理政先锋路”等十余个特色社会实践活动品牌,在火热的生产生活中汲取奋进力量。

近年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人大全面启动“大国边疆”育人工程,共建“边疆县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联盟”,在行走中努力构建“大国边疆”数据库、案例库、影像库,用学术语言讲好新时代边疆治理“正在进行中的发展史”。

2021年7月,人大组建延河讲师团,打造一支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青年宣讲“轻骑兵”,以青年声音宣传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实践创造和理论创新。成立4年间,这支由人大党委领导、团委指导的队伍迅速壮大,如今已覆盖全校各个学院和专业,陆续培养理论宣讲骨干800余人。这些年轻人的足迹遍布全国28个省份,先后走进了全国3000余所大中小学,讲述党的创新理论与青年的奋斗故事。现已推出4大主题、12个专题、141门精品课程,以革命老区、民族边疆地区中小学校为重点,开展宣讲活动2000余场,覆盖超过210万人次、3000所学校。

今年,延河讲师团还组织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221名志愿者和合唱团员组成“先锋宣讲团”,深入基层一线、大中小学、全国各地开展巡回宣讲,用“第一现场”的亲身感悟,讲好抗战故事、和平发展故事。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

(责编:郝孟佳、孙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